[推荐]初二(3)班文明礼仪征文 王秋洁

时间:2011/12/14 10:45:00 来源:作者:庞丽娟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584 次

                                 文明礼仪

                                          淳化中学初二(3)班   王秋洁

我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曾说过:“礼仪是儿童和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地第一件大事。”

    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一个人要进入某一地域,就要对那里的习俗和行为有所了解, 并参照这样的习俗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年青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所以说,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是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大教育家孔子很注重礼节,对坐站行一点都不马虎。“席不正,不坐。”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所以席子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椅子。席子没有摆正,他就不坐,由此可以知道孔子对坐有“端正”的要求了。凡是见过周恩来总理的人,无不仰慕总理睿智大方的言谈举止和端庄潇洒的仪容仪态,就连外国人也对总理的风度连连称颂。在天津南开中学的老教室里,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总理和他的同学们用过的整容镜,镜子上刻着40个字的告诫之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孔子、周总理为我们提供了古今往来中华礼仪的典范,是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其实礼仪也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

    就个人礼仪来说,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许多方面。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学校集体活动中,社会交往活动中,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有个大学生去求职,因他的条件不错,公司的人事主管表示可以考虑录用。这个学生一时兴奋,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响指表示道别。就是这个响指,让人事主管觉得他轻浮,结果没有录用他。

    我们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使审美的对象。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国家的形象。

不仅如此,文明礼仪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益处: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自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还能展示我们内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气,振奋的精神,有助于强健我们的身体,还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体现了我们真诚,心灵的善美、拉近了我们与他人的距离,更是获得事业成功的手段和途径之一。

21世纪是人际交往渐频繁的时代,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必须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学好礼仪!

因为,礼仪让我们拥有美好人生。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