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江宁区淳化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
时间:2013/9/30 15:21:21 来源:作者:无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302 次
“创群众满意教育,建学校特色品牌,促学校提档升级”是学校校长室在新形势下对我校发展做出的战略定位,是学校加快实现提档升级的必然要求。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据《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江宁区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结合我校发展实际,特制定江宁区淳化中学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进展状况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学校具有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电视系统。成立了信息中心、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但网络中心与广播、电视系统集于一个室内(教室不够用)且校园电视设备老化)。
(2)全校在编在岗教职工77人,班级18个,学生数527人,学校共有电脑191台,其中教工用电脑数73台,学生用电脑数118台。生均0.21台;多媒体网络教室共24间,18个班班通多媒体,18套电子白板,共有2间计算机网络教室。
(3)校园网络带宽为双线30M,校园教育专网1000M,百兆到桌面,共有校园终端95个,终端数与学生数之比达0.18。
(4)建有与江宁教育专网互联的校园网。校园网应用丰富,自主开发了学校办公ftp平台,学校校内图片管理系统、骨干教师教学资源专题网站平台、梅龙文学社网站、淳化中学教育技术设备校内网络报修平台。
2、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的转变
从关注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效益和效能的提高,从关注技术本身转向关注如何运用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从关注形式化的教学评比转向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从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局部的影响转向关注对教育整体的改造。
(二)主要问题
1、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系统规划,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管理中的推进还需努力。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各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
2、对教育信息化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不够全面,使得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存在片面性。教育信息化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配管用”停留在前两项,管理水平不高,设备使用率较低,日常教学应用水平也需要提升。
3、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有待规范和标准化。教育信息资源有重复低水平建设的现象,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不畅。在资源建设上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没有形成共识,合力缺乏。
4、师资队伍与教育信息化要求有差距。学校教育信息化人才匮乏,专职2人,兼职1人,共3人在从事信息化工作,教师队伍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差别明显,学校教师信息化队伍不够稳定。
5、教育信息化保障缺乏长效机制。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责权不明晰,多头管理。
二、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相关决定为指导,以区电教中心统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全局,认真执行区教育局和学校相关教育工作要求,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应用为主,持续发展,坚持“教育信息化为学校教育管理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为家庭教育服务”的工作原则,整体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努力为基本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面向改革,服务发展。教育信息化要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体制的转变,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2、应用导向、统筹规划。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遵循“以应用为核心,以应用定架构”的思路,从关注教育信息化某个或几个因素到系统的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促进应用导向的系统功能实现,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效益。
3、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分校级、处室、教研组和备课组三个层级推进,不同层级根据各自发展实践,分层建设,分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同类别的建设活动要求分类指导。
4、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应用为导向,以统筹规划实施为路径,形成“标准统一、资源丰富、高效应用、广泛服务”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学校教职工教育技术能力,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高效运行的建设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科学可持续地发展。
中期目标(2011-2015):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设施设备更加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至少位居全区前列;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广泛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极大转变(基于网络的、基于移动的等方式);学校的数字资源库内容较为丰富,教师,学生,乐用,好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建、管、培、用、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具有学校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课题。
长期目标(2016-2020):建成以服务为基本定位,以提高教学、管理绩效为目标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的生态环境;建立并完善教育信息化自身发展机制。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建成面向全校学生、家长、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教育信息优质资源共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部分应用区内领先水平;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要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要引导教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2、强化管理,构筑信息化管理网络。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对校园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领导,进一步落实以下职责:
①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及预算、实施校园网建设工作,做到网络“班班通”。
②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展,搞好局域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及功能专用教室等硬件建设。
③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推进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培训。
④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建设。
⑤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加大投入,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尽管我校已经建起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但是,要实现数字化校园,还需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建议学校将根据资金状况,加大投入,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的具体目标。
(三)组织技术开发,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
信息资源库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可以在校级和部门等多个不同的层面上,或按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不同方面,逐步形成信息资源库。根据资源库的建库程度,可以采用不同的共享、开放方式。
对开发校园网的教育功能而言,其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因此,组织技术开发和建设好教学信息资源库,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除包括部分光盘资料与多种应用软件,更要重视开发多媒体助教课件、多媒体助学课件,进一步发展成为学生的多媒体自学课件。
为此拟订采取以下一些措施,组织和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
1、鼓励教师多方收集教育教学的有关素材(光盘素材、视频素材、相关的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素材等);
2、将学校已有的录像、录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3、购置与教育教学相关的VCD、DVD、CD-ROM等光盘资料;
4、鼓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课件,特别是积件、电子作品的创作,组织有关的评比活动;
5、开展学生的计算机创作活动,收集学生作品;
6、下载相关网站资源,丰富自已的资源库;
7、鼓励教师、学生建立个人网页,每学年组织师生进行网页制作评比活动;
8、开展经常性的学生信息技术作品创作评比活动,将较好的作品收入资源库。
(四)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研究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形成我校的特色。
(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要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的“网上”培训活动,培养和培训一批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学科教育行家。开辟网上青年教师交流空间,鼓励青年教师发表自己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育教学的成绩和心得体会;要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活动,建立“短平快”的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课堂教学的模式。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努力寻求各部门和基层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加强各部门的合作,整合教研、科研的力量,形成合力和良好的工作机制。稳定专业教师,特别是专技人员的岗位,积极培养一批学科教师队伍中信息化骨干力量,形成结构良好的管理和工作梯队,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教育信息化队伍。
2、确保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提高投入效益
加大建设投入,注重投入效益。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确保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要广泛动员学校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工作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有关设备及课程等资源的融通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坚持经济、实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克服“重硬轻软”的倾向,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要注意教育信息化各有关项目的衔接和配合,避免重复建设,努力提高投入的效益。
3、完善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估和激励机制
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内容,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行为,制订有关的考核奖励制度,建立奖励机制,对教师进行一定物质、精神奖励。
淳化中学
2010-10-28
站点统计: 今天访问: 42109 昨天访问: 22704 本月访问: 480132 上月访问: 1284253 访问总数: 22316750 会员总数: 157 文章总数: 19000
copyright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初级中学 地址:江宁区淳化街道淳关路456号 技术支持电话:(025)52294723 校长办公室电话:(025)52290438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