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文件]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
时间:2014/10/28 15:46:08 来源:作者:无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298 次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
(市教育局 2014年5月)
为顺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推动南京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及《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结合《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制定以下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以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全民信息素养为根本,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和构建学习型城市为着力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系统谋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建设的标杆,为“智慧南京”和“教育名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目标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智慧南京”推动“智慧教育”建设为主线,依托市政务数据中心构建“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各个环节,基本建成“让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随时随地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随时随地寻找到最有力的教育帮助,随时随地得到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随时随地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创意和成果”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形成“育人为本、应用导向、统筹共建、引领创新”的南京教育信息化新局面。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健全
市、区、校三级领导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明确;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的相应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教育城域网和智慧教育环境全面提升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成快速、高效、安全的教育信息化运行网络。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系统门户网站群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形成“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体系基本构建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建立市、区、校三级专兼职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技术支持管理团队。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
扎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小学基本普及“数字化理科实验室”,80%的中小学建有各类数字化学科实验(专用)室;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适合特殊教育需求的信息化终端设备。
建成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库,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统建共享和可持续更新机制;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加大网络课程开发的力度。
继续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研究与实验,教师网络教研活动广泛开展,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
专栏1:2015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
1.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达标。主要指标为: ◇100%的基础教育学校(含幼儿园)建成数字校园,以不低于1000M到校、100M到班的带宽接入。 ◇信息技术装备达到省中小学教育装备I类标准。 ◇无线网络环境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指标为: ◇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机构及专业人员支持力、教师及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处于全省、全国领先水平。 ◇各类教学应用平台普遍使用。 ◇各种数字资源有效获取。 3.信息化环境下学校教学模式发生变革,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指标为: ◇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试点,成效明显;逐步实现学生成长状况的智能反馈。 ◇教育、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知识呈现、教学评价、个性化学习等方面。 ◇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普遍较强。 ◇教师人人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初中一年级以上学生人人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 |
(二)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全市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健全覆盖学生、教师、教学、设备、实训、教研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平台,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服务专业整体教学和实训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兼顾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建设一批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和普惠性的优质数字资源,加快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建成一批数字化技能教室。到2015年职业学校国家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到90%,省级以上示范院校达标率为100%,建成10所“南京市数字化示范学校”。
专栏2:2015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
1.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达标。主要指标为: ◇100%的职业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以不低于1000M到校、100M到班的带宽接入。 ◇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场所覆盖率达60%以上。 ◇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信息化支撑平台普遍建成。 2.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指标为: ◇虚拟实训软件专业覆盖率达到50%以上,数量充足,应用满意度高。 ◇教师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90%。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实训基地与国家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情况良好。 ◇远程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 3.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主要指标为: ◇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达到9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信息技术水平达到规定要求。 ◇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职业技能能力较强。 4.信息化保障能力达标。主要指标为: ◇学校教育信息化机构健全,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及网络管理人员配备齐全。 |
(三)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
大力推动市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设施与环境建设,多媒体教室比例提高到80%以上,所有教室实现有线入网,做到60%的教学活动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率达到90%以上,促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共享,全面实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设服务于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及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信息平台,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实验实习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有效提升高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研的水平。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课程,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考核制度,把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体系中。
增强市属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一批重点项目,深化产学研结合,提高数字化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果,支持高校广泛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社会教育和培训。继续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研究应用。建立健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教育信息化服务部门,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专栏3:2015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
1.绿色、安全、文明的数字校园文化环境基本建成。主要指标为: ◇校园网和沟通交流信息化平台覆盖学校教科研活动场所。 ◇数字化教室等信息设备有效满足教学需求。 ◇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库及优秀数字文化资源能够满足师生需求。 ◇多语言、跨文化的教育资源与学习平台广泛应用。 2.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普遍开展。主要指标为: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互动教学模式广泛应用。 ◇学生利用信息化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效果明显提升。 3.科研创新信息化支撑体系基本建成。主要指标为: ◇基于网络的协同科研广泛开展。 ◇科研条件与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信息化支撑科研成果转化效果显著。 |
(四)构建终身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运用信息技术广泛开展终身教育活动,加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鼓励建设终身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开放、便捷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 “南京学习在线”、“市民学堂”等学习平台,继续实施“市民参与工程”,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
健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市民学习卡制度,实行市民学习学分制和奖励制。
专栏4:2015年终身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
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主要指标为: ◇社区终身教育网络覆盖至乡镇和城市社区教育基地。 ◇社区终身教育数字资源的数量充足,利用率高。 ◇社区教育基地的支持服务满意度高。 ◇各级各类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整合效果好。 ◇建立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开展以网络学习为主的学分互认。 ◇建设支持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考试评价和质量监管体系。 ◇实现继续教育网络覆盖率80%,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60%,城市和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参与率分别达到60%和40%。 |
(五)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断提升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领导能力。提升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价能力。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积极开展与职前、职后相衔接的各种培训。
加强网络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推行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网络管理人员。
专栏5:2015年教育管理者及教师队伍信息化发展水平 |
1.教师教育数字资源全面普及。主要指标为: ◇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教师继续教育的主干学科。 ◇数字教育资源数量充足,形式多样,利用率高。 2.教育管理者及教师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主要指标为: ◇教育管理者及教师教育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功能健全,应用广泛。 ◇教育管理者及教师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实现互联共享。 |
(六)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
在国家、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完成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包括教育资源平台、教师教研协作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学生网络学习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和市民终身学习等平台在内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专栏6:2015年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发展水平 |
1.全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主要指标为: ◇信息化条件下的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正常。 ◇信息化条件下的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系统功能健全。 2.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体系基本建成。主要指标为: ◇国家、省和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系统应用广泛。 ◇国家、省和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安全。 |
四、重大项目
(一)“智慧教育”基础工程
依托市政务数据中心积极推进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基础教育学校(含幼儿园)带宽接入要求,逐步构建统一规划、分层建设、分级管理的网络环境,到2015年,建成南京教育城域网。
拓展教育城域网连接资源,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江苏省基础教育计算机网等专网互连。
加强学校的数字化环境建设,依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推行电子校务、学籍管理、信息服务、专业教学等平台应用,努力实现从基础设施、资源到活动的高度数字化,加快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到2015年完成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评估工作。
建立教育云计算中心。提供面向教育的公共存储、计算、共享带宽、安全认证及各种支撑工具等基础服务。
筹建南京教育网络电视台。利用我市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直通各种网络终端设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提供公共网络安全保障。探索建立安全绿色信息化支撑环境的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确保教育城域网和学校校园网运行安全。
(二)“智慧教育”运用平台建设工程
1.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南京市政务云计算平台,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惠及全体师生和市民的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根据“统一标准、相对独立、自愿加入、信息共享”的原则,以“中国南京”门户网站为主网站统一构建教育门户网站及子网站。
研究开发各类教育、教学、服务平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应用。
2.南京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建设教育资源中心,开发、汇聚本地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各环节。
努力打造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依托南京市城市智能门户,建设“南京教育在线(南京教育纵横)”客户端,构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乐学的学习环境。
成立南京市教学资源评审专家委员会,规范资源建设标准,以评促建,确保资源应用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课题申报、评审等形式遴选优质资源建设项目,确立一批教育资源研发基地;引进和培育市场运作体制,确保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字化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积极探索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积累、研制适合学校课堂网络化教学的电子互动教材,以及教师、学生用终端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的策略和方法,为今后开展数字化学习奠定基础。
继续推进“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试点学校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制定项目研究及成果应用的测评机制,有效提升实验项目推进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
利用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围绕中小学部分学科课程,到2015年在全市建成5—10个新技术教育应用体验中心。
(三)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自主学习。利用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不同终端设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开展网络培训和教研活动。分层分类开展教育行政领导、校长、教师网络研修、培训和教研活动,真正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已建成“南京教师培训网”的基础上形成集研修、培训、教研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教师互助平台,形成网上教师专业发展社区。
完善专项培训体系,重点加强教育行政管理者、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各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要健全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主体,成立由分管市(区)长为组长,教育、发改、经信、财政、公安、科技、人社、通信管理、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工作统筹规划和各项任务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体,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建设、规范管理。
(二)提供政策支撑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对学校信息化主管和专、兼职网管员的配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在线上课、网络辅导等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出台相应的管理细则。
(三)加大经费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形成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经费统筹和管理机制,及时调整经费支出重点,合理分配在硬件、软件、应用、维护等各环节的经费使用比例,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强化督导评估
完善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办法,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政府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按照《南京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推进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对教育信息化项目方案论证和绩效评估工作。开展区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分年度评选一批示范性数字化校园、优秀教育门户网站、教育技术应用能手、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激励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试点项目,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
站点统计: 今天访问: 41009 昨天访问: 22704 本月访问: 479032 上月访问: 1284253 访问总数: 22315650 会员总数: 157 文章总数: 19000
copyright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初级中学 地址:江宁区淳化街道淳关路456号 技术支持电话:(025)52294723 校长办公室电话:(025)52290438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