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班级之家>>往届毕业班>>阅览文章

读后感

时间:2015/5/28 13:31:01 来源:作者:无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778 次

  《阿Q正传》读后感

     五一小长假到来了,终于可以放下书包,好好放松一下了。三天的假期,除了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还可以干点什么呢,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对!读书!我的目光迅速往书架上看去。这时,一本封面有些泛黄的书吸引了我,只见书上规规整整的写着四个大字——阿Q正传。下面是作者的名字,鲁迅。

     这本书是妈妈在老师的建议下帮我买的,那时候我才四年级,从妈妈手上接过这本书,我当时只翻了几页,便把它扔在了书架上。别误会,倒不是我不喜欢看书,我的书桌上、书柜里、枕边,甚至厕所里都或多或少的放着书,只是这本书,我根本看不懂。也就没有兴趣再去翻它。

      不过,上了初中,我开始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对这种文章,我也算有些了解。于是,我便从书架上将这本书拿了下来,仔细的品味起来。这本书不算太厚,凭我的读书速度,几个小时不到,便初步地了解了一下整本书的内容。

      整个故事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流浪汉阿Q在这期间的一些所作所为,到最后的被枪毙。每处地方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残害的国人形象。

      看完文章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说白了就是自我安慰,为自己找借口,自轻自贱罢了。有个片段我印象十分深刻,当阿Q被人狠打了一顿后,他并没有反击,也没有感到愤怒,而是在心里想“这是儿子打老子呢!”嗬,多么可笑啊!所以以后,阿Q就只欺负比他还弱的人,如果他还是打不过,便用这种“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我想也许,在他的内心里,他也想要成为一个强者,这从他不断地欺负比他弱小的人这种做法上便可以看出来,可能是自身原因,他这种想法实现不了,但如果他失败后不用那种“精神胜利法”,他还会一次次的失败吗。当然,我们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不用这种精神胜利法的话,情况和现在是不一样的。

      Q只是一个例子,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按Q那样,如果是那样,中华民族也不可能发展起来。但从我们中国那时候被侵略者欺负的那个惨样,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国民是种什么状态了。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现在身边也不缺乏身上有着“阿Q精神”的人。这种人自轻自贱,不肯接受现实,盲目地生活在自我的幻想中。这些人中也肯定有想自强的,但他们从未付出过实际行动,一旦遇到一丝困难,便用“精神胜利法”来迷惑自己。这也是这些人从未真正自强过的原因。

      我觉得,这本书能成为一本名著,是因为它以阿Q为例,真实,深刻的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国民性的弱点。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阿Q最后的结果是被枪毙了,如果我们都像阿Q 那样,自欺欺人、怨天尤人、看不清现实的话,不仅我们自己会被淘汰掉,我们整个民族也会被“枪毙”的!

    所以,为了自己,为了我们的国家,千万不要有“阿Q精神”!

                                                 詹静楠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