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班社会实践征文
时间:2015/10/27 16:32:33 来源:作者:无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828 次
在这金色的秋天里
淳化中学 九二班 孙天明
今天,我们随着秋天的步伐去中山陵进行社会实践。我知道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便长眠于此。
进入中山陵之后,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牌坊,牌坊上醒目的书写着两个大字“博爱”,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人格——兼爱人民,兼爱自己,兼爱天下。走过牌坊,顺着墓道,跨过陵门,那连绵不断的台阶映入我的眼帘。
拾级而上,来到第五层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 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换句话说,这两个孔是当时留下的弹坑。如今虽早已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坑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终于登上顶处的大平台。微风徐徐,此处阵阵松涛,更觉伟人浩然正气与天地同存。
这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当我站在平台处向上眺望,只看到台阶,看不到台阶间的平台,印证了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平台处,而被前方高高的台阶所吓倒,那你就永远到不了成功的境界。
带着这种鞭策,我们九二班在炙热太阳的亲抚下,毅然选择选择了向上爬。好不容易,我们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前,陵墓是一个由圆柱形为身,圆盖为帽的建筑,陵墓的正上方亦醒目的书写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陵墓的正前是一个大铁门,陵墓的中央是圆坛,圆坛的中央是以比例1比1雕刻而成的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和灵柩的结合体: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山装,功成名就的安然的睡在那里。雕像的正上方是一幅国民党党旗的图案,在雕像下方五米,正是孙中山先生的长眠处。不少台湾人来到此处,常对孙中山的遗体在此与否产生过怀疑,因为在台湾也有一座中山陵,但据导游讲,孙中山的遗体在南京,蒋介石在去台湾之前,在孙中山先生陵墓的上方盘旋了三圈,最终遗憾的说了一句:“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把中山先生的遗体带走!”带着对孙中山先生深深的敬仰,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陵墓,当我们再次站在陵墓前的平台上俯瞰时,却只看到平台,看不到台阶,这可能预示着“革命一旦成功,前途将会是一片平坦与光明”。这种建筑艺术,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呀!再看看四周,南京的美景尽收眼底,看来孙中山先生的墓地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呀!这一切,又让我联想起了在厦门旅游时所参观的一个实业家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亦是挑选在高处,前临水,后背山,为后人所瞻仰。
如今,作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旅游纪念胜地,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先生泉下有知,也必会含笑长眠!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获满满,不仅有更深的友谊,更浓的师生情,最重要的是让我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每每秋风起,阵阵凉意来。我们走在金秋里。
站点统计: 今天访问: 1282 昨天访问: 20389 本月访问: 118496 上月访问: 896060 访问总数: 24297833 会员总数: 157 文章总数: 19061
copyright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初级中学 地址:江宁区淳化街道淳关路456号 技术支持电话:(025)52294723 校长办公室电话:(025)52290438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