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党建创建>>党建工作>>阅览文章

[实践学习]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时间:2009/11/27 10:15:10 来源:校长室作者:陶著强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3040 次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淳化中学

追求内涵发展是学校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淳化中学从建校至今已走过五十一个年头了。五十一年来,在街道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教师不息的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淳化百姓的好评。

如今,学校处在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寻找新发展的突破口,科学规划学校发展的方向,这是学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在分析学校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今后学校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这是因为:

第一,学校规模发展已基本告一段落,需要将质量发展作为当今学校改革的重要取向。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学校办学的规模,硬件条件的配备以及学校师生现状的改变都趋于较高水平的稳定,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更多地将质量提升当作学校改革的重要方面。规模与质量并不见得构成矛盾,但规模和条件到了一定程度,质量并未相应提升时,就有可能构成矛盾。从工作重点和节奏来看,前一个时期关注学校的规模建设和条件的改善,当今关注质量效益是需要的,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第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需要将注意的焦点转向学校内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还是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都逐渐认识到:素质教育只有转变为学校的日常行为才能真正体现其魅力,新课程改革只有转变为课堂行为和师生交往行为才能真正体现其成效。在这种情况下,聚焦学校日常生活的改善,关注课堂行为的改进,成为教育教学当今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三,改进学校管理方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需要将内涵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五十年来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离“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差距。学校还缺乏明确的学校发展目标和愿景,目前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还很多,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面对新时期学生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我们相应的教育策略还不够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关注内涵发展,大力推进内涵发展,学校才可能跃上新的发展平台。

对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和定位

长时间以来,与其它学校发展一样,我们比较注重外观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的扩张、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增大、橱窗的改变、校舍的修缮、各种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举行等等。这种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发展仅限于这种方式,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就有可能流于浅薄。

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学校内涵发展,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我们给学校发展的定位是:

1、学校的内涵发展是基于学生的发展,以学校文化构建为基本的发展,以教师素养的提升为保证的发展。

2、学校的内涵发展以教育理念的重构为先导,是在对六十年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总结,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中实施的。

3、学校的内涵发展的构建,是要紧抓绿色学校这篇文章,以文化为主线,构建绿色德育文化、绿色课堂文化、绿色校园文化,把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文化创新贯穿其中,努力构建学校内涵发展的特色。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并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的历史才真正体现出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这好比一个健康的人,他仅仅有健壮的体魄(物质条件),合理的习惯(生活规范)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它才真正代表着这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我们才说这个人有“内涵”。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统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提炼、宣传这些精神,积淀学校的精神文化。

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制度文化又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3、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

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

重点进行两方面建设。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绽者,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在教师发展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校本培训工作, “抓全员培训,重骨干示范,促整体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一是认真组织学校的校本培训,一方面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带回先进教育理念,辐射带动全体教师迅速提高,发挥骨干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可采取自身控潜,立足学校培训,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二是组织参加新课程培训,同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教育教学理论讲座,并组织教师收看专家讲座和课堂教学实录等;三是鼓励教师集资购买教育理论书籍,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保障。

2、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不同类型的教研会及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平台,以各种“教学新秀”、“能手”评选活动为契机,开展着有成效的培训提高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名师;

3、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重点开展好读书活动,以提高理论修养;教育理论竞赛活动,掌握本学科课程知识结构和编排体系,以提高专业水平;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以提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成果展评活动,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论文评选活动,以提高教师归纳、总结能力等;

(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活动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活动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从学生的角度体现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外在形式: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其它系列教育活动,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使广大的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吟唱中提高思想道德觉悟。专题教育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力求每一次活动都能达到教育和启迪学生的目的。

2、加强师德建设,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建设一支“学为人师、行为典范”的一流教师队伍。

3、扎实开展好学生文化活动。

开展好文明礼仪活动,感思教育活动,把德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文学活动、艺术活动要着有成效的开展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另外还要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抓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务求实效。

4、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好心理咨询室作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做好心理障碍学生信件回复工作。

(五)让“教学及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1、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

要强化学校周行政会制度,认真总结周工作,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要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工作。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教研工作。要强化教师教学效果考核。组织好质量检测、单元检测、月考和期末联考,考试之后要组织好质量分析会,确保实效。要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要强化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要强化课内外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要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

二是开展好“小问题、大教研”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

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

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

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六)让“特色校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

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民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创建特色化学校的寻求途径并不简单,也不雷同,应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1、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从而形成鲜明个性,固化并彰显出特色,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创建品牌的基础。

2、要建立特色化的培养模式,并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首先要打好学生质量的基础,这是学校的真正品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稳定的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 “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要避免人云亦云,把无色当特色。

3、要在既定目标的指引下坚定不移的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它的特色校创建的保障,

总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实现学校内涵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有几代领导甚至几代人共同努力和积淀,要在不断的总结、规划、探索和实践中固化形成。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