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长 室]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学“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
时间:2008/4/8 15:13:00 来源:作者:无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640 次
在教育中如何以学生为本,立足每一个学生活泼、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学生的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引发的教育界的共识。为了体现教育的充分性、均衡性,缩小班额学生数,提高学生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小班化教育由此应运而生。它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以人为本突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不谋而合。它是旨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小班化班级中,发挥其优势,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形式,使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增加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每个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即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提高教育效益与成本。
我校将全力申报江宁区首批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我校始终把“构建创新育人平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办学宗旨,把“自我管理、学会做人,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自身发展、学有特长”作为教育教学理念。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品牌学校。
一、校情分析
淳化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历经半个世纪,2002年4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实现了历史的跨跃,使学校迈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南京市优秀绿化景观学校”,“ 南京市百家优美校园” ,2007年由于成绩突出又被江宁区评为“江宁区先进学校”;另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也成绩斐然,教师有24人获国家级奖,36人获省级奖,83人获市级奖,学生有18人获国家级奖,29人获省级奖,38人获市级获。学校以优质的环境、优质的条件和优质的教师队伍创出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走向了“全面优质”之路。
我校目前占地面积32500平米,建筑面积10008平米,绿化面积13372平米。我校先后装备了两个微机教室、一个电子备课室、四个现代化理、化、生实验室、两个美术室、两个音乐室、一个劳动技能室、三个多媒体室、一个多功能阶梯教室,所有教室都配备了“三机一幕”。
我校现有教职工113人,教师达标97.1%,本科学历60%以上,有市、区学科带头人6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区骨干教师29人,24个教学班,学生990人,初一年级平均每班41人,初二年级平均每班39人,初三年级平均每班43人,中考升学率达98.6%。2008年初三毕业生387人,而暑假淳化小学六年级毕业生仅有260人左右(8个班级),初一年级各班人数大约维持在30――35人之间,非常适合推行小班化教育实验。而且我校最近三年的期中、期末、中考的成绩一直能名列全区(除城区学校)前五位。面对实际,面向未来,淳化中学坚信“创新是发展之源”,结合创建南京市绿色学校意在更高的平台上,创新发展,让淳化中学的生命绽放出更令人瞩目的光辉。
二、“小班化教育”价值
(1)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追求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实施“小班化教育”,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满足家长的需求。
(2)实施“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学形式的变迁经历了个别教育阶段,班级授课制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阶段。个别教育阶段由于受社会和人的认识发展的限制,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贫乏,教学形式的单一和人才规格需求的低下。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了教学的计划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了班集体教育作用。但其不足也是明显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学只停留在中等学生的水平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得不到满足。实施“小班化教育”后能较好地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3)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小班化教育”,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每一个学生都
三、研究“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
(1)教学的流程管理
以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布置,辅导,教学反思这5个环节,进行教学流程的管理,做好分层教育,同时鼓励教师在这5个环节中发挥自身的才能,具有自身的特色。
(2)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①明确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公平教育的理念。
②明确内涵:互教、互学、交流、分工、合作。
③端正态度:争先、谦让、有序、倾听、肯定、质疑、补正。
④担任角色:主持、记录、发言、评判(轮换)。
⑤完善形式:听、说、读、写、练、做。
⑥研究指导:教师要研究对小组学习的指导。
(3)构建具有“小班化教育” 特色的评价体系
“小班化教育”的评价侧重于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两个方面:
①对教师的评价改变原来的期末、年终考核的做法,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考虑到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应有对教师组织学生交往合作方面的评估和个性化教学的评估。以此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
②对学生的评价,改变原来只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于能力的评价较少的做法,确立全面、正确、客观的评价体系。应有对学生交往合作方面的评价,发挥个性方面的评价和学业成绩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老师的评价和学生相互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4)研究“小班化教育”的原则
①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必须平等,特别要关注问题学生。
②教育充分性原则:增加师生、学生间的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宽度,使每个学生均衡地、充分得到教师的关怀辅导,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潜能。
③教育综合性原则:综合教育内容,加强各科的渗透关系,综合教育进程,达到合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统一,情意系统和认知系统的统一。综合认识活动达到知识、能力、智能的整体优化。
四、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组建班子:2008年2月我校成立以张怀宝同志任组长,佘宁锋、徐德明同志任副组长,骆泰生、宋明奇、
理论支撑:聘请专家进行理论指导。以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适应小班化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提高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效果为重点,实验准备阶段及实验前期,侧重于对实验教师进行小班化教育的理论培训为主;实验中期,以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重点;实验后期,以指导教师反思、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重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确保课题研究真正起到推进学校二轮创业之目的。
队伍建设:实施小班化教育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师生交往新模式的构建。学校要创造机会让全体教师有学习、探索、研究和展示的平台,将为全体实验教师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课题实验环境,激励教师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资源配置: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小班化教育的资金投入,力争创设一流的硬件条件,为小班化教育的优质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要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
行政保障:学校行政部门为课题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自2007学年起,由学校教导处负责对下达给学科教师的工作进行总量控制,确确实实为教师减负,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的力量,实现任务分流、资源共享、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教书育人氛围。
五、循序渐进、按步操作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实验研究周期为3年,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8年2月—2008年7月)调整与准备阶段
1、向区教育局提交可行性报告,争取得到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争取申报市级立项课题,使小班化教学实验得到更有力的教育科研支撑。
2、做好小班化研究的实验方案,制订系统的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确定实验年级。
3、对全体教师进行小班化教学理念和教育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培训。随后组织教师参观南京市小班化试验学校,学习有关小班化教育先进做法和资料。
4、筹集经费,科学规划,进行符合小班化的人文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课堂装饰和设备添置,为开展小班化教育做好硬件建设。
第二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实验进行与实施阶段
1、根据年级发展情况拟在新课程实验年级全面实施小班化研究。
2、开展课题有关研究内容的教研活动。
3、结合学校特点及时做好小班化教育的中期小结。
4、邀请上级教科研部门及专家进行指导和鉴定,为小班化教育提供新思路并适当推广应用。
第三阶段(2009年8月—2010年7月)总结经验推广阶段
1、全面搜集实验阶段的有关材料。
2、邀请兄弟学校参加小班化教育现场研讨活动。
3、总结课题实验成果。
4、组织小班化教育成功展示活动。
我们将会按照制定的方案在初一年级率先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一定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要求我们所有教师早做心理准备。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总结本校的经验和教训,并虚心向其他学校借鉴成功做法,以推动我校的小班化教育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
站点统计: 今天访问: 1056 昨天访问: 20389 本月访问: 118270 上月访问: 896060 访问总数: 24297607 会员总数: 157 文章总数: 19061
copyright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初级中学 地址:江宁区淳化街道淳关路456号 技术支持电话:(025)52294723 校长办公室电话:(025)52290438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